健康促进手拉手——
2021上海学习班总结汇报
2021年6月18 ~20日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携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21年6月18 ~20日在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曹行分中心成功举办了《老年骨折规范化诊疗新进展暨2021·上海临床骨密度测量与骨质疏松症诊断学习班暨DXA身体成分测量学习班》。
=== 学员签到 ===
=== 授课专家 ===
参加授课的专家有:ISCD候任主席赵燕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毅中,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程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兴党、刘从进,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施慧鹏、李晓林、胡云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赵咏芳,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李英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秦安,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林敏,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仲华、叶征,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顾文钦、周鹏,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小冬等十多位专家和ISCD认证的专职讲师。
程群
刘兴党
施慧鹏
赵燕玲
李毅中
李晓林
顾文钦
刘从进
刘仲华
赵咏芳
叶征
胡云秋
李英华
林敏
秦安
王小冬
周鹏
=== 授课 ===
本期学习班授课内容涵盖骨质疏松诊治全方位内容和DXA骨密度仪系统性操作规范等诸多方面,包括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工作原理、放射安全评估、骨骼健康评价、骨折风险评估、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与临床治疗及病情监测规范、临床诊断报告书写规范、骨密度测定仪器操作规范、软件、质量控制和患者服务、科研包括骨骼、肌肉、脂肪等在内最新研究进展等,同时就身体成分分析、脆性骨折以及肌少症等研究进展开展交流。
学习班以ISCD国际标准课程为教纲,由已经获得ISCD证书认证的并具有丰富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诊治的专家担任授课老师,将国际标准化的课程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经验,以规范化诊治和规范化操作为基本原则,辅以大量的临床案例讨论,深入浅出讲授了身体成分分析、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诊治的各个知识点。
=== 互动交流 ===
在这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克服种种困难和不便,34位学员参加了本期学习班的ISCD医师和技师课程学习,授课过程中学习氛围浓厚。课上课下,讲师随时结合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并开展进一步讨论。
=== 考试 ===
课程结束后,按照ISCD的统一要求,在规范的考场纪律下进行了2小时闭卷考试。下图为学员们在认真答题,监考老师记录到最早交卷的学员是在一小时内完成答题的。
=== 学习班数据统计与总结 ===
与历届学习班学员反映一致,本期学员普遍认为此次学习对今后在临床骨质疏松症治疗工作中进行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以及监测很有帮助。他们认为该课程应该成为从事骨质疏松症临床医务人员必修课程。丰富全面的课程内容和要求严格的考试过程,使学员获得了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课程内容含金量极高。
本届学习班34位学员来自福建、河北、河南、湖北、江苏、辽宁、上海、四川、新疆、浙江等10个省市区的13个地市州19家医疗机构,其中博士、硕士占32%,本科占56%;副高及以上职称占32%。科主任和副主任及部门主管有10人。从单位级别来看,来自地市级以上医院的学员占32%,来自区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的学员占68%(其中区县级27%,社区医院41%)。
参加培训的学员均来自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的科室,其中放射影像占30%、社区全科占26%、内科占21%;其余诸如:骨质疏松科、骨密度室、骨科、康复科等科室均有人员参加培训。
通过本次ISCD骨密度测量与骨质疏松症诊断学习班,培养了一批符合国际标准、能持证上岗的骨密度测量技术人员及骨质疏松症诊断医师,为规范我国骨健康测量和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